柯蔡始祖
三、柯蔡始祖
1、各姓氏太始祖
先談相關姓氏的太始祖問題:
某個姓氏的太始祖和定(命)姓始祖就是兩種不相同的概念。太始祖是這個姓氏家族得姓的第一個人;定姓始祖則是以一個人本人的名字、爵位、封地、工作等因素而得到姓氏的,則以誰的因素命姓誰就是定姓始祖。就有的姓氏而言,太始祖和定姓始祖是同一個人,有的則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
例如:
*《風俗通》記載:生活在韓原的曲沃桓叔其兒子萬本身姓姬,居住在韓原的桓叔庶出後代或其他居民卻姓韓了,那麼這些以韓為姓的家族就尊曲沃桓叔的這個兒子萬為韓姓的命姓始祖。同時,“韓姓”的第一個人曲沃桓叔就是這個姓氏家族的太始祖。
*劉源明,上古時代人物,陶唐氏堯帝之後。因源明被封於唐國劉地,所以以劉為姓,源明即劉氏得姓太始祖,住山西平陽府洪洞縣。
*商朝末年,史上著名暴君商紂王寵愛妲己,荒淫無道,殘害忠良。比幹作為王叔,對紂王一再勸阻。紂王執迷不悟,反而慘無人道地挖出了比幹的心。比幹被害的消息傳到家中,他的夫人陳氏擔心紂王再來加害,不顧有孕在身,帶著奴婢逃到朝歌牧野(今淇縣、衛輝一帶)的長林山中避難。逃難途中,陳氏路遇官兵的盤查盤問,看到山林中的樹林,答道:“姓林”。
周武王滅商後,厚葬比幹,同時四處尋訪比幹後人下落。陳氏便帶兒子去見周武王。武王有感於比幹之子在山林中所生,其父堅貞不屈,便賜他姓林名堅,林堅成了林姓的定姓始祖。而比幹自然就成了中華林姓族人的太始祖
*何氏太始祖韓瑊公陵園,座落於安徽廬江
*賴氏太始祖叔穎公陵園在河南信陽市
*朱梡被奉為朱氏太始祖
*莫氏太始祖莫讓仁公
*鄭氏太始祖鄭桓公
2、柯氏得姓始祖與定姓始祖
泰伯卒,傳位,弟仲雍。仲雍傳至周章,時值周武王克商建立周朝,尋泰伯、仲雍後裔,而得周章,封為吳候。周章傳至吳候姬相,仕周為大夫,協助周成王,會盟諸侯於柯山,周成王將柯山邑封給吳侯姬相,姬相,遂以山為名,曰:柯相,尊柯相為柯氏得姓始祖。
吳侯柯相得姓停貽,傳至吳侯姬盧,為紀念曾祖柯山會盟光輝盛典,確定本氏家族的一支後裔為柯姓(即將次子柯能改為柯姓),自己更名為柯盧,被尊為尊柯盧為柯氏定姓始祖。
3、蔡氏太始祖與始祖
周武王克商,建立周朝。仍封周文王第五子姬度於蔡,是為蔡叔度,即蔡氏第一人,為得姓始祖。
姬胡,蔡叔度子,按《元和姓纂》記載:“周文王第五子叔度生蔡仲,受封於蔡,後為楚所滅,後裔以國為氏”。 根據《尚書·蔡仲之命》記載, 縱觀蔡國失而復得之歷史,可以說沒有“克庸祗德”的蔡仲就沒有蔡國的複封及蔡仲子孫以國為氏,所以蔡仲被尊為蔡氏定姓始祖。
這也就是蔡氏兩位始祖的緣故,但叔度公是仲胡公的父考,為了區別,因此把叔度公尊為蔡氏太始祖亦是理所當然,而仲胡公則為蔡氏始祖。
有時也把周文王稱為第一世,叔度公為第二世,仲胡公為第三世。
四、 寄語
世界柯蔡宗親總會成立至今,之所以能永保青春、長盛不衰,主要是由歷屆柯蔡先賢長輩盡心盡責,用傳統的理念及卓越的才幹充當世界柯蔡宗親總會發展壯大強有力的推手;同時有一代代、一批批默默無聞、任勞任怨的柯蔡宗親,以服務宗親為榮,以興旺柯蔡宗族事業為己任,腳踏實地,用一點一滴的付出、長年無私的奉獻,詮釋著這種流淌在我們血液裏的共同情感,才有今天的規模與輝煌。
我們祖先歷來崇尚“人和”,主張“和為貴”,重視和諧、和氣、祥和、謙和等話語,在社會各個階層都能經常聽聞:和以處眾,和衷共濟,心平氣和,政通人和,內和外順。我們根相連,血相融,只有割不斷的血緣,沒有解不開的心結。要維繫一個和諧安樂的家族,必須彼此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包容,才能和睦相處,要提倡互諒互讓,互幫互襯,互依互存,求同存異,崇尚正氣,形成平等、友愛、團結、互助的新型宗族人際關係。
各地宗親組織,勿忘家族根本,在樹立正確的家族傳統觀念的基礎上,要注意修身立德,誠信友善,發揚光大。切忌用一知半解的宗族歷史知識,標新立異,好大喜功,更不要相互猜忌,相互攻擊,強詞奪理,惡意中傷,特別應避免在網路上及微信群、朋友圈等現代媒體捏造事實,胡言亂語,張冠李戴,散佈謠言,惡言相向,詆毀他人。這樣的話,只會自貶身價,自壞形象,只能作為廣大眀是非、懂道理、識真相的宗親族人的負面教材。
俗話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隨著老一輩宗賢的離去及年青宗親的大量參加,宗族知識的普及問題,“柯蔡同宗” 的由來,還有如何化解蔡氏“始祖” 之爭議等等,諸項“輿論導向” 之題目,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